欢迎访问shijuan123.com,本站提供的试卷资料均可免费下载!

江苏高中试卷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期中期末

期中期末

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校联考(期末)语文试题

kaoyanok2021-06-23 14:01:35期中期末2.7 K来源:江苏高中试卷网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本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戏曲改良要求的提出早于五四。戊戌维新失利后,社会维新派归因于民智不开,鼓吹时事新戏以启迪民心。1904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侬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刊词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潮。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于是借鉴西方话剧的所谓长于演说。新文化主帅陈独秀1904年呼吁戏曲“采用西法:戏中夹些演说,大可长人见识”。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他们的言论都是即兴的。因此不可能有什么标准。高兴起来就完全不顾剧情,大放厥词,把其余角色僵在台上,说完一通再来做戏,最初是为了宣传革命,后来就成了演员自我表现……像顾无为、潘月樵就往往说得很长而词句不通,有时前后矛盾……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罢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改良新戏就在这样的哄闹声中很快走向失败,连一出剧目也未保留下来。

其中有价值的是欧阳予倩的京剧探索。欧阳予倩从演改良新戏转为演改良京剧,带着新文艺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改造京剧。他认为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以剧本为统领。“戏剧者,必综文学、美术、音乐及人身之语言动作,组织而成。有其所本焉,剧本是也。”“演剧者,根据剧本,配饰以相当之美术品(如布景衣装等),疏荡以适宜之音乐,务使剧本与演者精神之一致表现于舞台之上,乃可利用于今日鱼龙曼衍之舞台也。”因而他坚持自己编剧,并且坚持一定要按照剧本演出,这就使他的戏不同于当时众多的幕表戏之随意。他还注意克服旧戏结构松散、缺乏一盘棋精神的毛病,例如他编演红楼戏,“虽然是照着二黄戏编的,却是照新戏分幕的方法来演,因为嫌旧戏的场子太碎,所以就把许多情节归纳为一幕来做,觉得紧凑些,而且好利用布景”,另外“非常注意配角”,“不专求一人出风头,要注意整个的平均”。由舞台价值方面衡量,欧阳予倩可说是有效推行戏曲改革第一人。

(摘编自廖奔、刘彦君《百年“戏改”》)

材料二:

时装戏在上海京剧舞台的流行,引领了反映现实的剧目的编写和演出。与此相应,观众对戏中角色的扮相“像不像”与舞台背景的设置“真不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京剧中男旦演员的化妆而言,以往只是在脸上抹点胭脂,整体给人的观感与所扮演的女性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上海,由于洋行林立,资讯发达,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都能了解与购置,从而为海派京剧演出追求“求真写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派京剧的男旦演员冯子和为了使所扮演的旦角面部更俊俏,“用锅胭脂(眉膏)加深眼圈,把传统的一字眉改画为柳叶眉,把清末盛行的点唇樱桃小嘴,改成用胭脂板(口红)涂抹整个嘴唇,增强了女性的自然美”。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梅兰芳看后认为,“南方旦角的贴法似乎更为好看……回到北京,就在眼圈、片子方面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并据此排出《孽海波澜》《生死恨》《一缕麻》等时装新戏,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

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舞台上再没有其他东西。如演员需要演爬山,便临时搬上几张桌子搭起来虚拟为山。观众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这一方面是中国传统京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京刷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海派京剧受新理念的驱使,首创拟真布景道具的运用,使观众能在看戏时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海派京剧的著名演员欧阳予倩回忆道:“上海的舞台第一个大规模用布景的就是新舞台……他们的布景最初是完全仿效日本,他们派人到日本去……聘了一个布景师和一个木匠,又照日本造了转台,因此演戏的形式也就跟着变了……他们的办法,在当时正算一种大改革。”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

(摘编自陈伟《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且希望借鉴西方话剧的演说。

B. 注重剧本作用、凝练戏剧情节和平衡舞台角色使得欧阳予倩的改良京剧获得了一定的舞台价值,成为有意义的戏曲改革。

C. 受到冯子和对旦角面部化妆的启发,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

D. 海派京剧仿真布景道具的运用,改变了此前观众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的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戏曲改良的时代背景并非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才是那些被改良的新戏陆续登上舞台的时代背景。

B. 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欧阳予倩主要是带着新文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办法对京剧进行了改良。

C. 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是海派京剧演员在“求真写实”的理念下能够对旦角的形象进行成功改良的必要条件。

D. 材料二分别引用的梅兰芳关于改变传统男旦形象和欧阳予倩关于仿真舞台背景的话,提高了论述内容的可信程度。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各项中最不可能是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的一项是(   )

A. 《曾公平逆》 B. 《二十世纪新茶花》 C. 《民国万岁》 D. 《新罗马》

4. 请将材料二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5个字。

5. 同样是对舞台设备进行改良,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失败了,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却深受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 B    2. B    3. A    

4. 求真写实促进京剧化妆术演进和舞台演出变革。    

5. ①材料一中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怪”上;②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刷新戏的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③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错误。从原文“1904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侬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刊词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潮”来看,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不是为了“增强宣传效果”,而是启迪民心。

C.“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并不是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

D.“观众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错误。从原文“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国传统京剧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来看,以前的观众并不是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想象具体内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错误。从原文“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来看,欧阳予倩对改良戏曲的诸多怪诞现象进行了批判,但不能说“立场完全不同”,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A.《曾公平逆》讲述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事。与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不符。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题干要求将材料二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5个字。

材料二共有3段,第3段的首句“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是过渡句,承上启下,是整个材料的重点句子,故可概括为:求真写实促进京剧化妆术演进和舞台演出变革。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失败了,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却深受欢迎的原因。作答本题要从改良新戏和海派京剧新戏各自的改良措施分析。

由“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罢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可概括为: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怪”上;

“从而为海派京剧演出追求‘求真写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可概括为: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刷新戏的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

由“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可概括为: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四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拎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刷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话,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6.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人品的敬仰。

B. 连老大不但勤快,而且认真,他监制茶干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连万顺茶干成了当地有名的“四色礼品”之一。

C. 乡下人进城先“直奔连万顺”,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办完事再把油壶捎走,也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可见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

D. 有人问连老大的儿子为什么不恢复制造自家的茶干,他答:“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句话写尽人世浮华、急功近利,并以此映衬了连老大的古朴厚道、兢兢业业。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酱园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B. 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 “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D. “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8. 文章的题目是“茶干”,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

9. 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

【答案】6. C    7. A    

8. 作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了表现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做充分铺垫。    

9. 一是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三是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可见乡下人办事很粗心大意”错。结合原文“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可知,乡下人“把油壶放下,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不怀疑油的分量和成色”是因为连万顺“信用好”。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 “抱怨和无奈”错。对于他的不作为,结合原文的描写“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可知,作者流露出来的不是“抱怨”而是“惋惜”。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看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要表现什么。原文写“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接着用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来具体表现连老大讲信用,为人和气,善良等品质;

这样的人制作“茶干”自然料足、品质好,因此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做充分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画线句是“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这是在连老大去世多年、连万顺已经没有了、儿子不再经营“茶干”等手艺之后,作者的感叹。其中“这种东西”既指连老大制作的“茶干”,也指以“茶干”为代表的传统的东西;“没有了”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虽然有遗憾,但是传统事物消失不可避免,“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活的变化,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作者仍不免感到遗憾,连老大制作“茶干”是难么认真、精心,“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而现在的人却觉得“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字里行间流露出这样的观点,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 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 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 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升。

B. “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 “耆老”,六十曰者,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D. “中郎将”,官名。《苏武传》“武以中郎将使”的“中郎将”职责是专门出使他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 吕蒙轻率莽撞。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 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D. 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2)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14. 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吕蒙指挥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乘胜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

(2)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    

14. ①怜悯三将的子弟;②吕蒙待人仁爱宽厚;③对三将心存敬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因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

“以乡里故而废法”是“不可”的具体内容,不能断开,排除AC;

“以乡里故”是“废法”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中郎将’职责是专门出使他国”错。“中郎将”非专职使臣。西汉时,宿卫宫中的中郎分属五官、左、右三署,各设中郎将统率之。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错。据原文“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可知,是吕蒙让亲近的人早晚慰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勒,指挥;枭,砍下;其,代词,指黄祖镇守的江夏城。

(2)题得分点有:轻,轻视;故,过去或者旧的;顾,拜访,看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与之有关的原文是“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由“三将死,子弟幼弱”“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可知他怜悯三将的子弟;“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可知他对三将心存敬佩;“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可知吕蒙待人仁爱宽厚。

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县人。年轻时南渡长江,投靠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的部将,多次领兵讨伐山越。吕蒙十五六岁时,暗中跟随邓当攻打山贼,邓当回头看见吕蒙,大惊失色,呵斥也不起作用。邓当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母亲很生气,想处罚他,吕蒙说:“贫穷卑贱的地位实在不能久居,我这样万一立下功劳,便可获得富贵。而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吕母也感到悲哀而没有处罚他。邓当手下的小吏因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说:“那个小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不过是想拿肉来喂老虎罢了。”有一天和吕蒙相见时,又拿言语侮辱他。吕蒙大怒,抽出刀来杀了那个小吏,因此逃亡,逃避到同乡郑长的家里。后来通过校尉袁雄自首,袁雄又趁机向孙策为他求情,孙策召见吕蒙,觉得他是个人才,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几年以后,邓当死了,张昭举荐吕蒙代替邓当领兵,任命为别部司马。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让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吕蒙指挥前锋部队,亲手杀了陈就,将士乘胜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士兵追击捉住了他。孙权说:“这次战事能够取胜,是由于先捉住陈就的缘故。”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赏钱一千万。

鲁肃代替周瑜,将去陆口驻防,路过吕蒙的军营。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于是鲁肃前去拜访吕蒙。酒喝到兴头上,吕蒙问鲁肃说:“您接受重任,与关羽防区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防备意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呢?”鲁肃很随便地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吕蒙说:“现在东西两方虽然结成同盟,而关羽实在是一员虎将,怎么能不预先计划好应对的谋略呢?”因此他给鲁肃提出了五条策略。鲁肃当即离开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轻拍吕蒙的背说:“吕子明,我想不到您的才能计略竟达到这样的水平。”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他结成朋友后告别。

当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的军营相邻很近,这三位将领死后,他们的子弟幼小,孙权准备把他们的兵马全部交给吕蒙统领。吕蒙坚决推辞,并上书给孙权说徐顾等人都为国事辛勤劳苦,他们的子弟虽然幼小,但不应该废除他们子弟继承统其军队的权利。前后三次上书,孙权才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吕蒙又给三位年幼的将领选择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吕蒙的操守心志大都像这件事一样。

后来关羽征讨樊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公安、南郡。吕蒙进据城中,尽得关羽和其他将士的家眷,对他们进行安抚慰问,约定吴军不得干扰百姓,不能索要任何东西。吕蒙帐下有一个兵士,是汝南人,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铠甲,铠甲虽是公家物品,但吕蒙仍然认为他违犯军令,不能因同乡的关系而废除法令,于是流着泪杀了这个兵。于是全军震惊,做到路不拾遗。吕蒙日日派出亲近的将士去慰问抚恤老年人,询问他们缺少什么,有病者给他派医送药,饥寒者给他送粮送衣。关羽府中所藏的财货,都封存起来等待孙权前来处置。于是吕蒙平定了荆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王孙”一句,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透露出对王孙公子不识菊的批评之意。

B. 第二句是写传统的重阳节情景,古人在这一天采菊插戴于鬓上,以求辟邪招祥。

C. 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含有作者对菊的思想情感,末句诗意升华。

D. 此诗既有对菊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菊的喜爱。

16.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5. D    16. 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夸张的手法”错。诗歌写了菊的外形及有关的风俗,后两句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王孙莫把比蓬蒿”“由来不羡瓦松高”是对比,没有采用夸张手法来写。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来不羡瓦松高”,意思是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很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

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揭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

(2)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子孙如弃草芥的土地,父辈祖先却要“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

【答案】    (1). 故木受绳则直    (2). 金就砺则利    (3). 酾酒临江    (4). 横槊赋诗    (5). 暴霜露    (6). 斩荆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砺、酾、槊、暴”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早晨出门的时候,我见炊烟次第从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破土而出,一路向着白云长上去。一根,两根,三根……紧接着全都长出来了,它们一会儿整整齐齐地倒向东边,一会儿不约而同地弯向西边,一会儿直直地向上方飘去。袅袅娜娜,水草一样荡漾在天空的海底。这是村庄最生动的时刻。

炊烟是村庄的呼吸。只要炊烟在,房屋这棵庄稼就永远不会枯萎。(   )屋里的粮食、蔬菜、种子、锅碗瓢盆,镰刀锄头,枷担犁铧,屋外的猪圈牛舍,柴垛草蓬,猪牛羊,鸡鸭鹅……再穷再苦,都会守着炊烟,把烟熏火燎的日子过下去,过出一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景象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间烟火的呵护,使得房屋在雨打风吹中要管几十年几百年。

B. 人间烟火的呵护,使得雨打风吹中的房屋要管几十年几百年。

C. 雨打风吹中的房屋在人间烟火的呵护下,要管几十年几百年。

D. 在人间烟火的呵护下,房屋在雨打风吹中要管几十年几百年。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0. 从“乡路”“胡同”“小河”中任选一个作为表现对象,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主旨明确,语意完整,句式与原句基本一致。

【答案】18. D    19. B    

20. 示例1:再苦再难,都要不忘初心,把坎坷不平的乡路 走下去,走出一片山清水秀、人乐年丰的前景来。

示例2:再累再烦,都要走进胡同,把光滑曲折的石板 路走下来,走进一个远离喧嚣、幽静平和的境界里。

示例3:再远再久,都会想起小河,把长存心底的思念 铺开来,铺出一片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乡愁来。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以“房屋”作为陈述主体,由此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D项更能突“房屋”的主体地位,表达也更为自然顺畅。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子“我见炊烟次第从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破土而出,一路向着白云长上去”用了比拟手法,赋予“炊烟”人的动作“出”和“长”。

A.运用了对偶手法,“人”对“月”,“悲欢离合”对“阴晴圆缺”。

B.运用了比拟手法,“护花”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

C.运用了对偶手法,“两个”对“一行”,“黄鹏”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

D.运用了比喻手法,战马就像的卢马(刘备的坐骑)一样飞快,弓箭像雷声一样惊鸣。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乡路”“胡同”“小河”中任选一个作为表现对象,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主旨明确,语意完整,句式与原句基本一致。

画横线的句子“再穷再苦,都会守着炊烟,把烟熏火燎的日子过下去,过出一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景象来”在结构上是:再……再……,都会……,把……下去,……来。在内容上,“烟熏火燎的日子”和“炊烟”相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景象”就是“烟熏火燎的日子”。

“坎坷不平”和“乡路”相关,“一片山清水秀、人乐年丰的前景”就是“初心”。

“光滑曲折的石板路”和“胡同”相关,“远离喧嚣、幽静平和”是“胡同”里的境界。

“长存心底的思念”和“小河”相关,“一片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乡愁”由“小河”引起。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大多数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时,往往更多地考虑遗传、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却忽略了情绪对身高的影响,其实好心情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如果经常吓唬、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长高。

②除了情绪,睡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达到最高的顶点,睡眠促进体力恢复,促进骨钙沉积,促进吸收营养物质。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利于孩子形成规律稳定的睡眠周期,刺激人体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能更高效地帮助孩子长高。对于那些睡得晚的孩子,家长也不必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帮孩子建立一个规律的睡眠周期。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2. 请用一个反问句概括第①段内容,用一个否定句概括第②段内容。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达到高峰,睡眠促进体力恢复,促进骨钙沉积,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22. ①岂能忽略情绪对身高的影响?②不能忽视睡眠对身高的作用。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的语病有:“最高的顶点”成分赘余,且“达到……顶点”搭配不当,可将“最高的顶点”修改为“高峰”;“促进吸收营养物质”搭配不当,改为“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整体修改为: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达到高峰,睡眠促进体力恢复,促进骨钙沉积,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压缩及句式变换的能力。

题目要求用一个反问句概括第①段内容。先看第一段主要内容,此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观点句,第二句是举例分析,因此可以从第一句中筛选出观点句“家长……忽略了情绪对身高的影响,其实好心情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也就是“情绪对身高有影响”。然后把这个句子改成反问句,可以用“难道能……吗”或“岂能……呢”这样的句式表达。

第二问要求用一个否定句概括第②段内容,先看第二段内容,第一句是观点句,后面都是分析,因此这段内容是“睡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睡眠对身高也有作用”。改成否定句就是“不能忽视睡眠对身高的作用”。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955位中学生以《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为题,写下了对未来的思考。

我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我不想做一个遗忘历史的人,我不想做一个不爱国的人……当我变成父母、师长、前辈的时候,希望我的孩子能对我说:“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复兴中学某班级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讨论,作为班级学生,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满怀赤诚,热爱家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满怀赤诚,热爱家国”。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相信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对未来的思考。对于“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这个问题,大家也都见仁见智。有人说,我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有人说,我不想做一个遗忘历史的人;也有人说,我不想做一个不爱国的人……     

在这里,我想说:“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自古以来,国与家,家与国的关系就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家国情怀更是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   

我们要做一个“满怀赤诚,热爱家国”的人。北宋张载有言,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因为其意义深厚 ,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而在这背后的是一种旷达的胸襟,博大的情怀,是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的对于国家的热爱。

犹记得关于周总理的那个故事。当时他在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课堂上,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 ,有的人说为了有出息,有的人说为了父母,有的人说为了当官,一个一个问过去,老师只是表示同意和尊重,不置可否。直到周恩来,他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流露出十分赞许的神情。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生在黑暗的乱世,却能有如此远大的理想,为了祖国而读书,被后世传颂,令无数有志之士敬佩。直到他临死之前还在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死后用直升机把他的骨灰撒遍祖国大地,但时间不要太长,油钱很贵。可见,家国情怀是刻在骨髓深处的,时时刻刻不能够忘记。 

电影《战狼2》上映以来,以50多亿票房稳居华语票房之首,当吴京身披国旗站在车上驶过交战区时,多少人流下了泪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诸如此类的电影《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等都获得了一致好评,也许它们不是制作最精良的,但这份家国情怀却让无数人为之叫好,为之喝彩。 

二千年前范仲淹在岳阳楼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颂至今,其深刻的家国情怀也影响着每一代中华儿女,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是每一个公民都该铭记的。而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把祖国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交汇统一成一个整体,真正做到满怀热诚,热爱家国。

满怀赤诚,热爱家国——无比高尚的,可贵的,无价的宝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析材料。

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交代了“五四青年节”活动背景,以及“我不想做这样的人”的活动主题。第二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分类列举出“我不想做的”三种人,第二句话转换情境,设想将来“我”可能对后辈提供的正确引领和示范作用。

 材料从不应成为的“三种人”角度,反面提醒青年一代,要对周围社会宽容以待,对历史镜鉴铭记于心,对家国民族热诚挚爱,对后辈来者无愧垂范。本次作文情境鲜明,为考生完整准确审读材料提供了具体环境,又能紧扣重要的社会生活,角度丰富,启发性强,有较好的“立德树人”的考查功能。

  2.任务

“围绕上述话题展开讨论”,范围清晰;

“复兴中学”“你作为班级学生”,角色明确,是复兴中学一名学生;“有怎样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感受,同时在班级发言,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3.责任担当,你我先行。

【素材】1. 能朗诵得令人身临其境的,是你!一篇文章,是没有生命的。但你,总能让文章活了起来。你读起来抑扬顿挫,时而激昂,时而低缓,时而欢喜,时而伤感。在朗读一篇文章时,你总是让我听得不由赞叹。仿佛,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个人就在我们眼前。任何一个人听了你的朗诵,有谁不为你鼓掌?有谁不为你竖起大拇指?每当我听到你的朗读声,总想:我要是你该多好啊!

老师,你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我的榜样。我知道,能成为像你这样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希望长大后成为第二个你,所以,我从现在就要把握住每一分钟,将学习这方面做好。我明白“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只有付出耕耘,才会收获到成果。

2. 金灿灿的阳光下,几只枯叶蝶渐渐飞向远处。飞舞着的它们,翅膀上露出了美丽的黑蓝色,如同其他的蝴蝶一样华丽、引人注目。正如我一直坚信的,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你那样的人!

3. 有位哲人说的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我认为,决定成败的并不是尺寸的大小,而是在于做一个最真实最平凡的自己。

常常有人想成为耀眼的明星,可是难道做一颗平凡的小星星,又有何尝不好呢?问这世间,到底有多少人在不顾牺牲一切去追求名利?又有多少人是想简简单单地做一个平凡,无忧无虑的人呢?我想成为一个平凡、但日子过得充实的人。但是我说的平凡不等于平庸。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希望年老时,我不会被循规蹈矩的无趣的生活所困扰,也不会无所事事地虚度。我要把最美好的青春留给社会,留给祖国,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2.7 K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